江蘇省靖江市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目前,靖江基本形成造、修、拆、配套完整產業鏈。
先看兩組數據——
2021年,靖江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總量的10.24%、全國的21.6%;新接訂單量占全球總量的14.7%、全國的27.3%;手持訂單占全球總量的10.78%、全國的22.7%。
今年1至9月,靖江造船三大指標繼續領先全國,該市造船完工量67艘計517.4萬載重噸,新接訂單81艘計740.5萬載重噸,手持訂單243艘計2423.1萬載重噸。該市規上工業企業中,船舶及配套企業有31家,1至8月累計實現產值176.01億元。
突破技術瓶頸,爭得國際市場話語權
先進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靖江造船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發展壯大、領跑全國的重要“密碼”。LNG雙燃料船舶、超大型集裝箱船,這些代表世界最前沿的船舶制造技術,如今在靖江造船業全面“落地生花”。
在中、韓、日國際船舶“三角關系”中,靖江造船業避開業內常見的壓價競爭、互挖墻角的“撞船”競爭模式,錯位發展謀求獨特優勢,最終形成規;a業集群。
記者在新時代造船公司采訪時,整個碼頭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這是50萬噸級船塢,有4艘21萬噸LNG雙燃料散貨船在同時建造。前方3號碼頭,有5艘21萬噸LNG雙燃料散貨船正在舾裝。”公司項目經理劉明鋒介紹,企業3座大型船塢和3個舾裝碼頭目前全部滿負荷運轉,生產訂單已經排至2026年。

近年來,隨著全球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持續推進,新造船市場迅速轉向綠色船舶,LNG動力船舶成了國際船舶市場最受歡迎的船舶。
LNG是指液化天然氣,與普通的燃料油船相比,LNG動力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減少約20%,在相同工況下能耗節約8%。“誰有LNG動力技術,誰就在國際船舶業擁有話語權。”新時代船舶設計研究所開發室主任孫權說,LNG燃料需在-163℃低溫下儲存,船舶建造難度呈幾何指數上升。在陸續攻克船型線性設計、分艙布置、節能減排等方面技術研發關鍵難點后,今年2月15日,該公司研發設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艘11萬噸新型LNG雙燃料動力油輪順利交付新加坡船東。
新揚子造船側重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并將綠色、環保、低碳的清潔能源動力船和運輸船作為產品升級方向,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優化升級等。
2021年,新揚子造船與香港老虎燃氣聯合研發了全球最大LNG罐箱運輸雙燃料甲板貨船。憑借技術優勢,新揚子成功獲得首批4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船和LNG雙燃料7000TEU集裝箱船訂單。
10月12日,“新揚子412”號15000TEU集裝箱船交付,開啟首航。公司主任建造師丁超介紹,這是新揚子迄今建成的最大船舶,也是今年以來長江內通航的最大箱位集裝箱船,其作為最新一代適合全球航線的大型箱船,具有油耗低、排放少、裝載量大等特點,船舶裝載量、營運快速性、安全性等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從新時代造船1996年開始承接萬噸輪訂單、1998年交付第一艘萬噸輪船發展到今天,靖江造船業從傳統的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三大傳統主力船型,轉型到高附加值的LNG動力、雙燃料動力船,并在大型雙燃料動力船市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越來越多的巨輪從靖江船塢駛向大洋深處。
拉長產業鏈條,增強集群綜合競爭力
船舶配套產業是船舶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船舶工業綜合競爭力。近年來,靖江市持續放大龍頭船企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產業體系,拉長產業鏈條,產業規模大幅提升,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
今年9月,全國船舶舾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船用系泊索纜標準化工作組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組會議在靖江市舉辦,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組長單位。從村辦企業起步,亞星錨鏈已成為我國大型船用錨鏈和海洋系泊鏈及附件生產和出口基地,年產能達30萬噸,公司產品70%以上出口,船用錨鏈和系泊鏈占全球市場60%以上。

“我國首個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選用的就是亞星錨鏈系泊鏈。我們突破了海洋工程系泊鏈領域‘卡脖子’技術,主導編制了首個海洋系泊鏈世界標準,將系泊鏈研發制造技術提升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亞星錨鏈公司董事長陶興介紹,公司同時開發的新型高端礦用鏈各項指標也達到國際水平,并在多個礦井得到使用,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目前手持訂單量情況良好,接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0%至15%。
除了像亞星錨鏈這樣的大塊頭,靖江市還有一批中小船舶配套企業,圍繞船舶修造,主動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富源船舶、海鴻塑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靖江市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以電子配件起家,看到當時造船企業每年產生數以萬噸計的邊角料難以處理,富源船舶萌生了利用船廠邊角料加工船用法蘭的想法。
“利用邊角料加工船企需要的法蘭,不僅節約我們的生產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船企的生產成本,實現了雙贏。”富源船舶配件公司總經理倪文亮說,該企業年加工量5萬噸左右,其中一半原料是本地造船企業的廢料,F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新時代造船、新揚子造船等都成了富源船舶的穩定客戶。
“海鴻塑膠是我們公司首選的合作伙伴。”正在靖江市海鴻塑膠科技有限公司抽檢產品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師曹懷玉告訴記者,此次抽檢的是一批船舶脫硫系統和壓載系統用玻璃鋼管,今年以來,外高橋公司與海鴻簽訂了1000萬元的產品訂單,“原先外高橋公司采用的玻璃鋼管都從國外進口,現在海鴻的產品性能不比進口的差,價格還低不少。”
“取得外高橋、新時代、新揚子等大客戶訂單,主要是我們能夠提供足夠好的產品。”海鴻塑膠公司總經理助理包煒說,作為國內首家將塑料管應用于船舶的民營企業,該公司用7年時間研發,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船用管路貫穿件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并成為船用塑料管道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目前,海鴻塑膠新廠區已經進入試運行,新廠房、新設備、新技術的加持,使公司具備耐磨玻璃鋼管材及管件,耐高溫、阻燃塑料管材及管件,阻燃彈性通艙組件等生產能力,產品線更加豐富。包煒介紹,企業的目標是兩年內實現產值翻番,年產值達到5億元,成為國際船用非金屬管路領域的領跑者。
近年來,靖江市發展了船用電機、錨鏈、泵閥、電纜、裝飾材料等一批船舶制造配套企業,本土化配套率達到40%以上。該市正進一步完善船舶配套產業鏈,打造“構成要素齊全,產業規模領先,產業鏈條完整,產業分布集中”的船舶產業集群。
政企多方合力,鞏固提升全球領跑地位
面對國際市場環境變化和新冠疫情沖擊的雙重影響,靖江市政企多方合力,幫助造船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全力“保交船、爭訂單、促發展”,在危機中破浪前行,實現逆勢發展。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靖江市造船企業通過上?诎哆M口的船用備件大量滯港,進口集裝箱拼裝貨物無法及時換單提貨,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靖江海關主動聯系上海海關和相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長三角海關保通保暢協調工作機制作用,加強與碼頭、物流等企業的溝通協調,及時解決貨物流轉存在的困難,加快了換單提貨速度,促使滯港貨物全部及時到廠生產。

靖江海關在走訪企業時發現,企業加工貿易手冊備案問題一直讓企業焦慮。由于船舶生產周期長,企業需要對加工貿易手冊進行延期,部分甚至需要二次延期。通過綜合評估,靖江海關在加工貿易手冊備案、延期和核銷等環節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大大縮短了企業辦理相關手續的時間,并且無須繳納保證金便可辦理手冊延期手續。“這可是給企業節省了一大筆真金白銀!”新時代造船總經理劉海金說。
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開動大帆船。9月17日,長江航道最大的“新揚子412”號15000TEU集裝箱船試航,為了護送這艘“巨無霸”安全出江,靖江海事在江陰、張家港、南通、常熟、太倉等沿江5家分支局協同下,以“接力”方式護航140公里,累計動用4條大馬力拖輪、22艘海巡艇、5架無人機、2艘警戒維護艇,以及50余名海事執法人員。今年以來,靖江海事處服務新造船試航作業備案57次。
造船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一家船舶企業往往需要幾千名甚至上萬名焊接工等技術工人。該市相關部門積極幫助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推進智能示范車間創建,如今新時代、新揚子都開始了各自的轉型升級。
靖江市以打造世界一流船舶產業基地為目標,圍繞船舶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抓創新、補短板、優布局、謀高端,全力鞏固提升靖江造船在全球的領跑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