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明末清初,泰興藏書大家季振宜家族,原本居住縣城東南邊鎮季家市,父親季寓庸為官后,不甘屈居鄉野,遂將居宅遷至城內,在朝陽街學宮東側落戶。崇禎年間,季寓庸卸官歸里,經營鹽業,成為江南首富,名震海內,遂拓地造園,起名嘉樹園。 嘉樹園是典型的江南風格園林,廣袤三里許,鑿石以為山,疏流以為池,亭臺樓閣一應俱全,佳樹靈木、奇花異草滿目皆是,鶴舞池邊,燕過柳旁,生態宜人。園內住有族人三百余家,樓閣之間皆有復道,門戶相通,每晚僅巡邏、打更的仆人就達六十余名。 “江南三布衣”之一的姜宸英曾為之作《嘉樹園記》,稱其“甲于天下園”,嘉樹園也因此聲名鵲起。當年的盛況如何,據說《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就是以此為原型建造的。 嘉樹園名聞遐邇,成了文人墨客、達官士紳雅集的首選之地,一時間車水馬龍,賓客如云,如此高級的休閑場所,當然不能沒有娛樂項目。 那時,揚泰地區的家樂戲班十分流行,幾乎成了鹽商豪富們的家庭娛樂標配,一是身份實力的象征,二是人際交往的需求。他們不惜重金蓄養家姬,組建私家戲班,至清初達到鼎盛。 園主季寓庸本就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詩文、翰墨、聲律之事,無不精到。老季能搞創作、會寫劇本在政界是出了名的,當時同朝為官的興化人東閣大學士吳甡、太子太保解學龍都曾見識過,并交口稱贊。老季既懂藝術,又不差錢,偌大的園林內沒有個戲班,面子上絕對掛不住,于是“蓄女優數輩,倩名師教授”,盡享梨園之樂。 要做就要做到極致,流行什么就投資什么。老季組建的戲班就是當時最為流行的家班女樂,清一色的美少女班底,以演出昆劇為主。 據光緒《泰興縣志》記載,老季的大兒子季開生五六歲時,觀看昆劇《蘇子卿持節牧羊》的演出,當時就被蘇武十九年持節不屈的節操所感動,小小年紀竟發出人生感嘆,“座客奇之”。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果然,后來季開生成為大清開國第一諫臣。 季振宜從小耳濡目染,對戲劇的熱愛潛移默化,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后來他當家,更是不惜財力,蓄養家樂三部,每部的女伶皆是十二至二十歲的絕色美女,個個音姿妙選,歌舞出色,行頭齊備,服飾華貴,“珠冠象笏,繡袍錦靴,一妓之飾,千金具焉”。 這些歌姬戲子的生活及其奢靡,每天早晨睡到自然醒,醒后即飲用人參龍眼湯,等到梳洗化妝完畢,已到晌午。午飯的菜肴必須精心烹飪,食必精,燴必細,用餐完畢后,練習唱曲、吹奏,或排練歌舞,然后再化晚妝,等待晚宴開席。 古代戲子吃的是青春飯,等到婚嫁年齡,這些女子往往被許配給家中童仆或民家子弟。由于從小嬌生慣養,普通人家是養不起的,“凡娶季家姬者,絕無聲色之娛,但有伺候之煩,經營之瘁也”。據說,曾經有一歌姬嫁于季家一個抄書的仆人,嫌條件差,生活不如主家優渥,整天哭鬧不休,不肯吃飯,最后不得已只得送還。 當時,作為富二代的季振宜還是出了名的追星族,他是許多昆劇名伶的忠實粉絲,如秦淮八艷之一的顧媚、名重當時的昆曲清客丁繼之等等,他們都是名流雅士爭相結交的對象,顧媚是季振宜的好友龔鼎孽的寵妾;丁繼之與季振宜常有往來,季振宜曾作《贈白門丁繼之》詩贈之。這些明星級大腕經常應邀來嘉樹園客串演出,出場費自然不是小數目,然而娛樂至上,對于財大氣粗的季家來說小菜一碟。 季氏家班是泰興歷史上唯一的家樂戲班,在揚泰地區赫赫有名。曾一度時,嘉樹園內盛張燈火、夜夜笙歌,親朋好友、名伶雅士咸聚一堂,門庭若市,盛況空前。每每客至,主人總要設宴佐酒,從不怠慢。 季振宜的好友江南才子陳維崧特別喜歡看戲,他經常光顧嘉樹園,每次看戲總要約上十幾位好友,置一壺酒,幾碟小菜,邊喝邊看邊喝彩,盡享愜意人生,常常樂不思蜀。陳維崧曾作詞一首《念奴嬌·季滄葦宅夜看歌姬演劇即席成詞》: 吾生詎料,也曾經,親聽諸姨法曲。非月非煙非霧雨,非肉非絲非竹。不易描摹,最難忘記,耿耿縈心目。依稀梁畔,暗塵飛墮千斛。 昨者我渡江來,正沙深月冷,浪花堆簇。饑蜃饞蛟渾不怕,我有聽歌奇福。拍到殘時,人將散處,樂往傷幽獨。重逢難必,岸巾且吸船玉。 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以后,隨著主人的離去及朝廷的禁令,家樂盛況漸漸走向凋零,嘉樹園的戲班舞臺也慢慢落下帷幕,偃旗息鼓,曲終人散。
往期精彩文章
名人篇 名醫邵達:在毛主席家做過客,幫周總理療過臂,為彭大將軍做過保健
文物篇
沿革篇
家鄉美
未經本公眾號授權同意,其他任何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本公眾號作品著作權,包括但不限于:擅自復制,鏈接,非法使用或轉載圖片,或以任何方式建立作品鏡像。如獲轉載授權,發布請注明出處,不擅自修改文章內容。訪問者個人轉發公眾號內容不在此列,歡迎個人分享與轉發,無需特別告知。 泰興市博物館 泰興市府前街 ![]()
- 開放時間 -
于3月27日恢復免費開放
- 官方微信 - ![]() 訂閱號:延令春秋
- 長按識別 -
在線觀看泰興市博物館全貌
- 官方微信LOGO - ![]()
右下點在看 閱讀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