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村鎮活動,是廣大農民群眾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偉大創造,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建設美麗鄉村,抓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保護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加強鄉村道德建設,開展移風易俗,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泰興市曲霞鎮印達村因革命烈士印達的名字而得名。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620戶,2138人,區域面積3339畝,耕地面積1800畝。印達人秉承“烈士精神代代傳,不忘初心為人民”的宗旨,經過多年的努力,先后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二屆江蘇最美鄉村、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江蘇省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一、以思想引領為龍頭,打造現代印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群眾、引領群眾,依托櫥窗、標語、廣播、農家書屋、道德講堂、休閑廣場地下音響等載體,通過“早晚見”的灌輸,讓新思想融入村民生活,讓群眾在聽廣播、聽音樂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新理論、開拓新思路、提升新認識。 二、以文化振興為主題,打造活力印達。重點挖掘以印達烈士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弘揚紅旗引領下的民俗文化,依托印達烈士陵園、烈士故居、青少年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將紅色精神、紅色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修建了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長廊、廉政文化迷宮、百姓大舞臺等;并組建了紅色民俗文化藝術團,唱紅歌、繡紅旗、把印達烈士的事跡用歌劇的形式展示,舞龍舞獅、抬花轎、推小車、崴花船、點花燈、挑花擔、扭秧歌等多種表演形式,做“活”紅色文化品牌,印達紅色民俗藝術團走進了央視七套鄉村大世界錄制現場。注冊了全國首家“不夜村”,打造了“小秦淮”河燈景點,傳統飏燈節、河燈節等節慶活動豐富多彩。 三、以生態宜居為主線,打造美麗印達。以創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為契機,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活水工程生態護坡、道路白改黑、道路拓寬、黑臭河道整治、管道燃氣安裝等項目。建立了完善的污水處理體系,實現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全村620戶均已配置分類垃圾箱,設置集中收集點四處,建立了“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如今的印達芳草茵茵,碧波蕩漾。清風伴鳥語花香,綠樹共水天一色。 四、以鄉村治理為核心,打造和諧印達。堅持走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之路,引導村民行為規范,制訂了《印達村自治章程》和《印達村村規民約》,建立了村民代表大會議事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村務公開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有效形成“民主管理公開化、村內大事齊商量”的管理模式。設立了“德法講堂”和“鄉賢堂”,以“用身邊的故事教育人,用模范的形象感染人”為宗旨設立美德善行榜,引導群眾發現身邊的“最美印達人”,并定期開展民主評議,引導村民做愛國愛村、遵紀守法、創業致富的典范,用黨員的先鋒形象感染群眾,以形式新穎的普法教育群眾,以有影響力的黨員鄉賢聯系群眾,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化解矛盾糾紛。 |